网站简介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佳作呈现 > > 正文

王丽君:香自白茶来

来源:中创文网 作者:王丽君 时间:2023-12-09
 

图片

 

图片

 

香自白茶来

 

作者:王丽君

 

人还在车上,车还在蜿蜒入云端的盘山公路上,远远地就听到了歌声。

“我爱你桑植白茶,依耶依耶耶依耶。风儿吹满吹满绿意,赛罗赛罗赛罗哩赛……”

望窗外,天际辽阔,白云悠悠。这是梦里吗?不!这是在桑植县西莲800米的高山上。不多时,西莲的美通过一片绿油油的茶园展现在眼前,随即一袭嫩芽的清香扑面而来。

白茶在哪?白茶是白色的吗?车上的孩子们都是来体验采茶的,他们叽叽喳喳地问开了。非也,人们采摘茶树的鲜叶后,通过不同的工艺加工,做成各种不同种类的茶,包括绿茶、黄茶、红茶、白茶、黑茶、乌龙茶。是也,月级白茶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说的便是白茶。

对我来说,来到这里,仿佛是一杯茶的呼唤,也仿佛是时光隐约的呼唤。

曾经地远天偏,靠肩挑背负的桑植人民,世世代代都在与贫困作斗争。好在,时代的脚步在迈进,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在深深浅浅的足迹里,桑植白茶助力老区人民脱贫致富,浓浓地融进了老区人民的好日子。

现在,时隐时现的阳光轻弹琴弦,山风拂过沧桑和褶皱,温馨欢快覆盖了曾经的粗犷和伤痛。车一停下,一群大大小小的身影便奔往茶树间,热热闹闹地开始了采茶,也采摘到许多不同寻常的故事。


 

图片

一、种心愿


三月采茶茶叶青,身背茶篓进茶林。
茶山处处收成好,笑在眉头喜在心。

阳春三月,桑植县农业局产业办的干部伍孝冬——一个茶行业的“土专家”哼着民歌,骑着摩托车飞驰在和煦的春风里。这是2013年,他要下乡进行茶树种植培训。

乡路纵横,涧水清清,转过一座山又一个村。那个与茶相关的传说故事反复在他的脑里萦绕。

据说,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时为17500人,与9军团会师后共13000人,长征结束时有8500人。实力的保存与茶有关。根据当地人介绍,桑植人家苦,家里没有什么可以带,但茶却多,而白茶有消炎等功效。

他觉得这个传说是有一定道理的,也因此对种茶更有信心。

“来来来,大家仔细看我如何拿茶苗,如何将茶苗入土,如何培土。”且行且歌中,一个半小时后,伍孝冬到达蹇家坡村的茶种植地。

春景乡间独好,野草花漫山遍野。一大群茶农们立马围上来。那一刻,阳光也聚拢来。

在桑植的历史上,茶有着自己独特的地位。尤其是桑植白茶,来自白族的祖先。他们早在七百多年前由云南省大理迁徙而来,并将没煮完的茶果种植茶树。后来,这里的土家族、苗族等多个民族都种上了茶。据历史上记载,桑植的茶还是明清两朝的贡品。

在我的大脑储存卡里,白茶的生长需要特别的土壤,至今全国的白茶只有两个产区,一个是以福鼎为中心的东部产区,一个是以桑植为中心的西部产区。而桑植位于世界黄金产茶带(北纬30°)附近,属武陵山脉优质茶叶产区带,并且,以红色为底色,自是特色鲜明。红色,当然指的是贺龙元帅的故乡,“马桑树儿搭灯台”故事的发生地,桑植的刘家坪,还是红二方面军长征的出发地......

漫长的时光里,茶道与世道一样,也有起有伏。近十年来,县委县政府对茶叶产业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成就了五彩湘茶的一匹黑马—桑植白茶。桑植县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3年,县财政整合扶贫项目资金120万元,规划以土质适合种茶的蹇家坡为重点,建造一块高标准示范园。

于是,由县农业局产业办提供茶苗,并送技术进村,这一举措在各村推行开来。

茶树不适合在夏秋时节种,得赶在春天尤其是清明前。多年来,伍孝冬在发展茶产业方面有很多心得,如今要帮助茶农们走上致富之路,他有些兴奋。为县里如此信任他,把这么重要的担子交给他,也为那么多茶农的期盼目光。

只见他右手悬空,且夹住两根茶苗——食指与中指、中指与无名指之间各夹一根,它们相互联系又隔开一手指,直手将苗插入土里,再将旁边的土培上来,直到围住茶苗根部,然后站起身来,用脚将茶苗四周的土踩紧。

这个过程本来可以很短,但为了让大家看清每一个细节,他放慢了速度。种几株慢动作后,只见他加快速度,种一株踩上几脚。

“用体重压土,又快又好。”围观的茶农笑了,普通的种植方式,茶苗入土后,继而是用手紧土的,“这个简单,为什么我们就没想到呢?”

“注意细节!大家还可以自己试试让我看看。这可是我独创的看家本领,今儿个教给你们,你们将来可以轻松很多的。”伍孝冬开心地大声笑着说,同时也向他们普及有关茶种植的基础知识。

阳光暖暖地照着,牛儿在不远处的山坡上吃草。乡间的云天特别净,田野特别静,静得只听见伍孝冬的声音。是呀,记得陈晋先生说过:“只要路对走,谁怕行程远?”

果然,后来有茶农试种,原来的方法种一亩需要3个工也就是3天时间,用伍孝冬的方式只需要2个工。

这样的培训在一个村组约花上半小时左右,待大部分人掌握了方法,伍孝冬又赶往下一个地点。直到附近的8个村都培训完后,已是下午五点。天边的云彩与山气融为一体,几许炊烟升起,伍孝冬的肚子“咕咕”叫起来。他这才想起,一整天,一村接一村,竟忘了吃午饭。

此后,每年有茶树种植新增户,为保证财政资金不浪费,技术不走样,每个村都有现场培训。到2018年,桑植县有100多个村开展了茶种植现场培训。

后来,县里又办了茶工厂,伍孝冬又教茶农们学做茶,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更多的人加入了种茶制茶的行业,更多的人在茶林丛中笑。


 

图片

 

图片

二、时光的呼唤


“好久不见啊,听说你的茶艺更好了,搞两斤给我喝没问题撒?”

这是2012年的一天,时任县农业局副局长的王建群在电话里亲热而又大声地与伍孝冬侃大山。他们俩都毕业于湖南农业大学的茶学专业。

伍孝冬一边品茶一边笑起来,说:“你喝喝就知道咯。”

王建群可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品了伍孝冬亲手制作的茶后,他又给伍孝冬打电话了。

“回农业局工作吧,否则……嘿嘿嘿,你别想在乡下待得安心。”

回农业局?不行不行不行!伍孝冬一千个不愿意!当年不就是从农业局出来的吗?想起自己与茶结缘,真是五味杂陈。

那是1993年夏,也就是他高考填报志愿前。

六月天,午后的东正街太阳当空照,热得很。街上有人的吆喝也热烈着:“卖茶叶,卖茶叶呵”——一个五十米开外的人,扛着一个蛇皮袋。伍孝冬当时正为大学志愿而纳闷,不知该选哪所大学,在街上踽踽独行。听见吆喝声到了身边,便随口问道:“好多钱一斤呢?”

“100元。”

天啦,这可是相当于当时上班族三个月的工资啊!伍孝冬一时有了主意,后来在填志愿时毫不犹豫地将湖南农业大学的茶学专业作为第一志愿。由于学习兴趣浓,专业学得好,毕业实习回到了家乡,桑植和永顺两个县农业局都向他伸出了橄榄枝,但他最终选择了回家乡。桑植大山的悬崖峭壁、流水淙淙都是心中的美景,而贫穷却是心头的千千结。

工作一段时间后,他心里捣鼓了:在县农业局工作每月只有100元的工资,长此以往,估计连老婆都找不到。另外,产业必须从基层开始。于是,他主动要求下乡,负责苦竹坪茶厂。

一个人的品质和追求往往体现在最困难的时候。兜兜转转,有过采茶季节持续24天做茶,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的经历,也有过无奈而从事别的农作物种植的日子,但终究心心念念又回到茶产业中来。

“回来帮我吧。”王建群的语气有点动情,不再开玩笑。“茶产业若发展起来,能帮助更多的百姓摆脱贫困哩。”

山里人家的苦,自是不必多说。而桑植县当时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薄弱。伍孝冬回想自己曾在极度艰难时,妻子看中了他对茶的执着而嫁给了她,有了取名为伍茗与伍卉的两个孩子,便由衷地感谢茶。好在自己的苦日子已过去,一切都已回过神来,他不想再折腾,便敷衍王建群说:“等回家与老婆商量一下再说吧。”

原以为躲一躲,事情兴许就淡下来了,谁知道借调电话很快就到了。有些无奈,但想着可以让茶叶来帮助更多的人,心中也就有了安慰,还是回到了农业局,并且进了产业办,负责全县的企业茶叶产业。

这就是桑植人,不只是在战争年代。任何时候,只要需要,他们都会放下“小我”。值得庆幸的是,茶产业从此一路风景一路歌。

这一年,伍孝冬所在的桑植县农业局组织人马对全县土壤进行调查分析,发现桑植县很多乡镇都有紫色板页岩母质土,非常适合种茶。另外环境好,比如八大公山,是原始次森林保护区,纯天然的环境。还是“华中动植物基因库”,茶可与大鲵、红豆杉、珙桐等珍稀动植物同生共长。

 

这里的温度也非常适宜茶树生长,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日照丰富,雨量充沛等等。

 

在调查中还了解到,乡里孩子感冒发烧,谁人有关节炎,用的都是自制的茶。为此,桑植县委县政府规划了“一园一带一片”,即以八大公山、蹇家坡为核心,覆盖陈家河、沙家坪、五道水、河口等示范园称“一园”,洪家关片休闲茶园为示范片称“一片”,从西莲到走马坪公路沿线呈带状,称“一带”。

 

自此,从八大公山开始,到沙塔坪、人潮溪镇等几个乡镇逐步推开,积极建设基地。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桑植县乘东风又出台了相关奖励办法,不但由政府出资送茶苗肥料和技术,建茶厂买设备还可以得到奖励。茶产业的道路越走越广。

这样的好政策,自然许多村都想搭上这趟车。

“我们也想种茶。我们村可是县领导的点,可否关照一下。”

“你们不在规划中,对不起啊,我们不能浪费财政资金。”

就在伍孝冬在蹇家坡打造示范园的下半年,当时的县扶贫办主任看着茶树长势良好,现场表态:“小伍,你加油干,会有茶叶产业专项资金扶持。”

 

后来,果然启动了高寒山区连片扶贫项目。当然,不光是项目资金,还有路、电、网,一一跟上来,茶产业发展也由于多处努力,步入快车道。

此后,桑植以每年5000—10000亩的速度建园。目前,全县茶园种植面积达到7.95万亩。


 

图片

图片

 

三、桑植白茶横空


前进的道路,总是曲折的,迂回的。

虽然桑植的种茶基地已经建起来了,但生产的茶不耐储存;游客购买后由于天气热,茶叶的味道大打折扣。当时茶市场竞争激烈,安化黑茶、黄金茶、石门红等更受偏好,桑植茶要追赶上它们很困难。

 

同时,当时的生产季节只有一个月,导致茶农积极性不高,还有很多茶田荒废着。所有这些问题成为他们前进路上的拦路虎。

“小伍,茶市场有波动是正常现象,但是你要继续发展茶产业。我认为白茶将会占据主导地位。”时任湖南省科研所所长包小村去斯里兰卡考察红茶回国时对伍孝冬说道,“今后,湖南应该发展白茶产业。”

伍孝冬内心有了触动。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思考,他意识到,要帮助乡亲尽快摆脱贫困,必须得有受关注的产业。

接下来,包小村陆续去往省内多个县市,搞调研并鼓励大家关注白茶,然而,相关地方并没有马上采取行动。

 

2015年,他来到桑植,详细地阐述了他对白茶的看好,尤其是关于潮流迭代的思维:近些年来,各种小种茶都在不断亮相,从普洱到安化黑茶等等,现在到了推出新茶的时候。

这引起了相关人员的重视。伍孝冬也在县志中查到关于白茶的内容。若是制作白茶,不仅可以存放更长时间,当年没卖出去的白茶还能涨价!。他们的想法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充分肯定。

经过多方酝酿和筹备,2016年,县委县政府确定在张家界召开桑植白茶品牌推介会。会上,桑植县人民政府同省茶科所签订《桑植白茶技术服务战略协议》,创新桑植白茶加工工艺,并将桑植白茶以白族文化为底蕴,按白族图腾“风花雪月”来提炼产品类别内涵。

 

同时,县政府成立了白茶办,每年投入一定的专项资金支持。相关政策也配套出台,比如建厂给补贴,买设备给补贴等。

 

茶农不仅可以从春天到秋天都采茶,白茶办还组织参展杭州茶博会,济南茶博会以及在波兰和斯里兰卡进行展销等等。

2017年春节假后的第一天上班,县政府与正有产业报国,把触角继续伸向精准扶贫计划的湖南湘丰茶业集团签了合作协议,成立湖南湘丰桑植白茶有限公司。

确定品牌的之后,大家把目光集中在加工工艺上。白茶的传统工艺是萎凋+干燥,自然、简单。

“这样的工艺一般要放三年才好喝。桑植这样的贫困县,哪有那么多资金等三年呢?”经过多次会商,包小村所长,决定在工艺上加上“摇青”这个程序。

 

经过反复尝试,“摇青”工艺不仅去除了新茶的青涩味,同时形成了两到三年老白茶才有的香甜口感。

与此同时,桑植茶业还得到了湖南农业大学茶学系教授、湖南省茶叶学会理事长肖力争等茶界大师的指导,通过湘丰茶业集团副总裁、国家级制茶大师程孝、桑植白茶古法制茶技艺传人唐兴次等人的努力,在白茶传统晾制工艺的基础上,进行六大茶类“晒青、晾青、摇青、提香、压制”的工艺融合,创新优化“养叶、走水、增香”等工艺参数,结果非常成功,不仅让桑植白茶汤黄亮、味道醇甜、香气浓郁、回味悠长,而且便于携带和储藏,还具有药用价值和增值潜力。

 

2019年,他们成功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越来越多的茶农开始开设小作坊。令人欣慰的是,在过去的十年里,小作坊逐渐壮大发展,从最初的3家发展到目前的56家企业。其中规模以上的企业达到了13家。

如今,无论在桑植县城,还是于任何一个乡镇走走,桑植白茶的香都会让你忍不住“逮”上一杯。


 

图片

 

四、一个青年的孤独守候


一个寒冷的夜晚,伍孝冬的师弟黄骁裹上棉衣,从帐篷里爬出来,走进桑植白茶茯砖烘房。他要观察烘房的温度和湿度。此时的温度为30.6℃,湿度为76.8%,他调了调控制参数,记录好数据,才放心地回到帐篷。

 

两小时后,帐篷里的闹钟响起来,他又爬起来......这只是一个普通的夜晚。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不管白昼或黑夜,他如此反复。

白茶茯砖此刻还似娇嫩的孩子,需要精心培养。其金花的培养过程对温湿度的控制要求很高。温度过高、湿度过大就会生出杂菌,茶叶会做坏。

 

虽然已有相对成熟的基本参数,也有智能排湿控温设备,但要在从未生产过这款茶、温湿度变化大的桑植县生产白茶茯砖是比较艰辛的。因此,首次探索出适用的桑植白茶茯砖生产工艺参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黄骁为此不厌其烦。

是呀,要把桑植白茶产业抓好,得从工艺入手。只有不断的改进、提升,未来才能得到更多人的青睐。

自湘丰茶业集团与桑植县政府签订桑植白茶战略合作协议以来,第一件事就是要筹备建厂,集团曾是安排了一个员工专门负责,谁知建好后,兴许是耐不住大山的寂寞,他辞职了。

 

公司再选派人员时,董事长很犹豫。看了50余份员工资料,仍有些难以抉择。当董事长看到黄骁的简历后,瞬间云散天开:“这位不错,茶学专业——对口。”他与人事部门的负责人讨论着,“这个叫黄骁的,还当过学生会副主席,会‘耐磨’一些吧?”

经过面谈,黄骁被派驻到湘丰桑植白茶公司工作,以技术员、董事长助理的身份。而黄骁之所以愿意接受这样艰苦的工作,他认为自己刚从学校出来,一切都是一张白纸,画什么是什么。有自己喜爱的白茶,极具挑战的环境可以锻炼自己,当然向往之。

更重要的是,他了解湘丰,公司成立20多年来,在向前发展的同时,注重回报社会,扶持员工成长,让他充满信心。

 

在桑植县,老百姓的白毛茶只要符合标准,公司会用高于市场价30%的价格收购,每年帮扶兜底收购白毛茶350吨左右,支付给农户的收购资金在1200万元左右。在脱贫攻坚期间直接帮扶贫困户茶农1107户,间接带动7.45万的茶农从业。

 

为此湘丰桑植白茶被湖南省委省政府授予“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被省茶业协会授予“湖南茶业精准扶贫十佳企业”等等荣誉。

一个扶持弱势群体的企业,是有无限可能的。

2021年的一天,黄骁陪同公司董事长去张家界原邦农牧发展有限公司。一路上,心里既装着世界的大,又装着一片茶叶的小巧精致。他们要鼓励茶人种生态茶,让爱茶人喝上放心的良心茶,也要让桑植白茶走向世界。

那么什么可以让桑植白茶走出大山、走出国门呢?欧盟有机认证和雨林认证是让桑植白茶达到出口标准的重要认证。

“一起来打造首个桑植白茶出口基地吧。”一见到“原邦”的负责人,他们便说明来意。

这是湘丰茶业集团为桑植白茶规划的前进之路,也是一条带动产品安全生产、做大产业规模的模式。但县内没有一家基地能达到出口的认证要求。

这些年,湘丰桑植白茶公司从种植到加工,从精深加工到销售,逐步推进,成功的攻下了桑植白茶新工艺加工标准及白茶茯砖的“精准发花”技术,此时打算往出口的路上努力。

他们选定张家界原邦农牧发展有限公司的穴虎洞茶叶基地先行试点。

“我们一开始就是想按照生态有机的标准培管茶园,毕竟茶叶作为食品,品质安全是人人都关注和期待的,更重要的是还能让我们山里的宝贝卖到国外去!”经过洽谈,原邦负责人当即决定与湘丰合作。

但在这世上,好事也会一波三折。

“师兄,这批茶叶的残留超标了!”2021年6月的一天,黄骁将茶叶送到长沙检测后,着急地把情况反馈给伍孝冬,拿着《检测报告》的手心全是汗。

伍孝冬是县农业局的茶业专家,此时是县里派来挂职,分管公司茶加工技术的领导。

“什么原因?能尽快查明吗?”伍孝冬从办公桌前咚地站起来,手中的茶杯放在桌上有点重,茶水溅了出来。

环境污染,直接影响到茶的质量。这可是直接关系到桑植白茶出口基地认证的大事,也是关系到桑植白茶是否可早日走出国门的大事。

伍孝冬迅速向上级反映。很快,县长办公会专门针对这一情况召开专题会议,并指定农业农村局与所有产茶乡镇一起解决。不久,要求乡村的红白喜事放烟花爆竹采用电子烟花爆竹代替;使用除草剂时,一律用隔离带将茶园隔开等的文件发至乡镇......

“原邦”也并不孤独,由于他们的带动,更多的茶人在更好地关注质量,做放心茶。

桑植白茶走到这一天,自然有着无数人的汗水。以桑植人自己的话来说,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有机认证的转换期为三年。经多方努力,第一年的转换期符合认证要求。2024年,将对2023年的转换进行认定。

桑植白茶的出口指期可待。

 

五、白茶正青春


乡村要脱贫,桑植白茶要突围,人才是关键。

2018年4月25日,张家界白鹤井茶业有限公司三岔茶庄园热闹非凡。这里正在举行张家界市“白鹤井杯”手工制茶技能竞赛暨张家界市“茶王”赛。

当参赛人坐在电炒锅前时,只见伍孝冬一路走一路看。他走到一个小伙子跟前时停了下来,说:“你的锅有锈,不弄干净会影响制茶的。”说完帮他用磨砂布磨去锈迹后,才放心地离开。

小伙叫胡乔华,是摩拳擦掌的40名参赛优秀制茶能手中年纪最小的。比赛刚进行到第一步,见伍孝冬提醒自己,便心头一热。同台竞技的选手都是由各区县茶叶企业推选出,其中年纪最大的64岁,自己的资历差得远,所以于拿奖,并不抱希望。不过这样反而轻松,只照着赛前练习时的工艺程序,以及舅公和父亲叮嘱的要点,一步一步操作。

胡乔华是桑植县廖家村妖气洞人,祖祖辈辈都从事茶业。受父辈的影响,他大学就读于湖南农业大学茶专业。这些年来,在外打拼多年,当过茶厂的技术员,也负责过技术工作。随着家乡茶产业的发展,他选择了回乡创业。

就在前个月,胡乔华接到一个电话:“回家乡两年了吧,下月市里有个制茶比赛,邀请你参加,一定要报名啊。家乡有你们,才会更有朝气。”

胡乔华感动起来,对于一个年轻人,县农业局竟然如此关心自己,鼓励自己。

“比赛?我行吗?”虽在外学做茶多年,一听说比赛并不自信。老茶人舅公在电话中强调:“这对你来说,可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

父亲见他迟疑,也鼓励说:“你先练练,不用紧张,我看着你做。”第一锅茶出来后,父亲又说:“不错,不过,这外形不是很好看。你要改变手法。茶叶外形是与揉捻的力度是有关的。”

他一边说,一边示范。胡乔华便把练习的第二锅放在调型上,第三锅的重点则放在香气如何提升上。香气主要来自温度的控制,比如提香提毫时,温度要高一些。第四锅,各个方面都达到要求了。此后,每天练两遍,稳定工艺,并根据每天鲜叶的不同,使用不同的方法。清晨每每望着八大公山云气浮浮冉冉,心中满是希望。

随着一声号令,选手们用当天当地茶农在指定茶园中统一采摘的一芽一叶鲜叶作为原料,经过杀青、揉捻、炒二青、炒三青、烘干等一系列步骤,将一片片鲜嫩舒展的茶青变成了清香的茶。胡乔华许是太专心了,本地的其他选手都完成了,他仍在进行中。

 

天公也要考验人,偏下起小雨来,这下胡乔华着急了,担心影响制茶的效果。没想到,茶人们有人拿伞,有人拿簸箕给他和电炒锅遮雨,直到他完成最后一道程序。顾不得温度高,只想着做好,不知不觉间,十个手指都起了亮泡。

胡乔华只是桑植县年轻茶人的一个代表。在各级政府多种措施的鼓励下,无数人在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路上,奔跑着,又相互扶持着。

 

与此同时,桑植县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关键和核心,坚持县域主导产业与扶贫产业一同谋划。产业仿佛桑植大山里那苍苍莽莽的森林,以茶叶为主导,粽叶、烟叶、蔬菜、中药材、大鲵、蜂蜜等成为一棵棵茁壮成长的大树。“桑植白茶”还荣获“湖南省十大创新产品”“袁隆平特别奖”等,成为桑植产业森林之王。

评审专家现场对参赛选手的操作程序、工具使用、操作熟练程度等环节进行评审,并对参赛作品的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等方面进行了现场品鉴评分,胡乔华获得张家界首届春天茶会茶王赛金奖。

张家界的夜晚,千山如黛,宝峰湖水光莹莹,星星在天空各自灿烂。胡乔华在寂静深遂的夜色中仰望着,感慨自己因茶而拥有不一样的人生。

紧接着,他还获得张家界市五一劳动奖章。在他的不断努力下,2020年又获得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湖南省选拔赛红茶加工工竞赛三等奖。

他永远都忘不了第一次站在颁奖台上,接过茶王的奖牌的那一刻,仍似在梦中一般。

 

六、幸福的路并不遥远


“婉嘉生态农业基地接了一大车茶苗,一时栽不完,眼看叶枯萎了,怎么办?”2022年11月底的一天,八大公山镇马龙山村的罗劲松接到朋友的电话,便放下手中的活儿说,“我去看看再说。”

这一年的雨水稀少,这一天下午的太阳强烈。罗劲松到达婉嘉基地时,面对着一大堆即将枯萎的茶树苗。“眼下当务之急是先处理茶苗,才能保证它们存活。”

婉嘉基地的负责人吴金娥焦急地注视着他,听说他能救活茶苗,忙组织人员按他的要求行动。罗劲松拿出自己带来的几块防阳遮阳网,在茶苗上撒开遮挡住阳光,并用木棍支撑起来。

“叶子越多,水分蒸发越快,我们接下来要剪掉茶苗上部长叶子,保留根部以上20-25公分。”

当太阳落山后,他指挥大家剪完枝叶,又用水浇湿一片土地,在湿地旁边挖上一条沟,将茶苗留下的20-25公分放至沟中。

不知不觉间,黄昏降临,薄薄的暮色里,似乎有无数茶苗袅袅娉娉。回家的一路,他越发觉得乡间的田埂、小路,都是一条牵着一条的,多像茶人们心手相牵。想到这里,仿佛间心情也就随着月亮的升起而亮堂堂的。

几天后,罗劲松接到了道谢电话:“真的!那些茶苗真的还活着!都不晓得怎么感谢您!”

“乡里乡亲的,谁家没个需要别人帮忙的事。况且,种茶不是一个人的事……”他回答着,还开心地补充道,“我自己也是在别人的帮助下走到今天的。”

说到别人的帮助,一时间,多少往事涌上心头。

“叶子怎么萎凋?萎凋到什么程度合适?”多年前的场景依然清晰如昨。那几年,罗劲松把门前屋后都种上了茶树,不过,在制茶过程中遇到问题人就蒙了,他急忙给伍孝冬打电话请教。

“叶色由亮绿转暗绿,叶柄折而不断,可以进行揉捻。揉捻前半小时不能施加压力,之后是逐步加压,不加急压。”

伍孝冬以最简单的方式遥控指挥,两人各自心领神会。这个电话打了两个小时,直到所有工序完成。

罗劲松种茶,有政府发茶苗赠肥料的鼓励有关,也与爷爷爱茶有关。爷爷是位抗美援朝退伍军人,肺部留有弹片,后经手术取出,并切除三分之一,但他仍活到了87岁。土家人有火坑煮茶的习惯,爷爷从小爱茶,罗劲松的记忆中,他都是先茶后饭,茶罐几乎跟随了他一辈子。

罗劲松原在外地打工,做过建筑行业的钢筋工。随着年龄增长,父母和孩子都需要照顾,他常常扣问苍天,幸福在哪里?有一年回家过年时听说家乡正大力发展茶产业,于是决定不再远行。

第一波茶出来后,他特意让妻子坐在摩托车后座上一起去卖茶叶。春风轻拂,想着茶叶很快就能换来钞票,他感到无比幸福。

然而茶叶的销售并不好,出去时兴高釆烈,回来时脸就布满了阴云——片刻的幸福感觉很快被风吹散。爷爷看出了其中的苦衷,便说,“我把第一锅茶全部买下来,送给我的老朋友们喝。”爷爷为了鼓励孙子人,拿出政府发给他的补助,以80元每斤的价格全部购买。

也难怪,在罗劲松在外打工的日子,他的父母身体不好,孩子们还小,一家人靠在超市上班的老婆廖晓红照顾。而她的收入也不高,还要做家务。罗劲松在外打工再怎么努力,一个月只能拿到3000元左右。爷爷买下了第一单,是想帮助孙子留下来。但罗劲松想,这样的钱其实就是从左口袋放右口袋的事,不能长此以往。两口子左合计右合计,在伍孝冬的帮助下做下几单生意后,尝试告知在外地打工时结下的缘分。没想到朋友们反馈都很好,并互相推荐,他们家的白茶热度高起来。

廖晓红是吃得苦的桑植人中典型的一个,她白天还带着孩子四处推销茶,坚持做微商,有了订单自己打包。

终于越做越好,自家的鲜叶不够,把邻家村里人摘的叶子都收购起来,带动了很多的贫困户。村里留守的老人多,他们一天能赚上100元左右,都开心得很。2015年,收茶鲜叶手头没有钱,幸好遇到政府贴息贷款,钱回得快,信心也就越来越足。经过工艺技术不断提升更进,卖到了800元每斤。现在,他成为桑植县18个制茶大户之一 。

当然,在奋斗的路上绝非只是如此云淡风轻。除了伍孝东的指导,还有县、乡、村各级都给了他很多学习的机会。他还只身背包到湖南省茶叶研究所实验工厂学习。

 

在没人介绍的情况下,他真诚地向管理人员表达了决心做一个真正茶人的愿望。负责人梁国强不但允许他在厂里跟随师傅学习,还给他安排住处:“外面的农家乐很贵要花钱,我们厂有休息的地方,你干脆就住到这里来。”从此,每年他都要到厂里学习三四次,每次都会住上十天半个月。

这一切他都牢记在心。这些年他免费为新成立的茶叶基地培训,给正在发展的茶叶基地提供友情技术指导。甚至还在茶园成熟的时候,或半价让利或赠送肥料,只需茶人接货时付运输费。

前年底,因为疫情,一个茶加工厂无法结清茶农的鲜叶钱。村支书找罗劲松帮忙,他二话没说,支持对方50万元。

幸福从来不是从天而降的,与白茶一样,是从厚植肥沃的土壤里长出来的。一个人或一个小家的幸福,算不得真正的幸福。

原来家里很穷,现在他有了车、房,还有了两个茶叶工厂。每每望着三层楼的住宅,望着村里越来越多的楼房,他的心里充满了喜悦。


 

图片

尾 声


“那里有世界首条白茯砖自动生产线,还拥有规模最大的智能化烘房。现在,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进行了工艺创新,增加摇青工艺。初加工时长48小时,萎凋时间不少于45小时......采完茶后,在讲解声中,我们赶往湘丰桑植白茶加工厂。

一路上,盘山公路引我们走向大山更深处。山道弯弯,沟壑深深。鸟瞰山下,茶树融进林中,森林依偎在大山的怀里。

离工厂越近,桑植白茶的香味越浓。

直到一堆堆茶叶出现在眼前,那深褐的颜色不正是桑植人民的过去吗?内在的香,历经岁月考验,愈加醇厚。这是桑植白茶的品质,也是老区人民的品质。

在一杯冷水泡茶慢慢浓中,我听到了县长梁高武深情地讲述着自己对白茶的情有独钟,当他说到“酒香也怕巷子深”,“不是娘夸女儿好,确是女儿长得乖”时,我对这位县长委婉表达对百姓的深情厚意和良苦用心所折服。

好动的孩子跟着师傅动手制茶,谈论回家后想写一篇关于桑植白茶的作文。湖南师大和湖南大学的几位文学博士、硕士谈起了对桑植白茶的理解,谈起了革命老区人民的坚守......

面前的桑植白茶或在沸腾的水中,历经高温打开自己,或冷水浸泡中缓缓地展示着得天地灵气的精华。

“一年茶三年醇七年宝。”一个叫罗希彦的非遗传承人开怀地笑着唱着,自豪着。

久久地,天上人间被一缕白茶的清香主宰。

 

图片

作者简介:

王丽君,中国作协会员,湖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长沙市作协副主席,岳麓区文联常务副主席兼作协主席。著书八部。其中,长篇报告文学《三湘网事》获湖南省“梦圆2020”脱贫攻坚文艺创作奖;《红土长歌》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2021年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湖南省脱贫攻坚文艺创作提名奖;《深山“候鸟”汪思龙》入选《中国追梦者》丛书,获评湖南省第九届优秀社科读物奖;《一生承诺》获长沙市五个一工程奖等。

 
 
责任编辑:张国民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Copyright © 2018-2023 中创文网 版权所有
咨询电话:15927618989 QQ:3683127117 投稿邮箱:3683127117@qq.com
本网有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
网站备案:鄂ICP备2022005271号
鄂公网安备42090202000511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