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简介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杂文 > > 正文

埔田笋(叙事散文)

来源:中创文网 作者:余梦妮 时间:2022-05-23
小时候吃笋,记忆最深刻的,是妈妈用鸭肉熬煮的笋汤,香甜可口。她会带我到榕华市场,在农民伯伯那买笋。笋是用小竹筐装着的,绑在老式的大鹏单车后座上,如果早些到市场,占到的位置大点,他会用草绿色的编织袋平铺地上,笋肉向下,笋尖朝上,摆好后吆喝着路过的人来买:“埔田来的,够鲜甜,买块试看!”我妈说,笋都是粗纤维,胃不好的人别吃太多,但奈何过分美味,吃货是抵挡不了这岭南山珍的。
那天晚餐,我们吃上了心心念念的埔田笋,一脸嫌弃地埋怨这卖笋农糊弄,因为笋并没平时那么鲜甜,还偏硬,就这么打破了我对埔田笋的好印象。直到后来,遇到他,成为埔田媳妇,入乡随俗融入到陈氏家庭,才再一次颠覆了我对笋的认知。埔田丘陵山地多,雨水充沛,土壤肥沃,很少低温霜冻天气,土壤有机含量极高,特别适合笋大量种植,且品优。在婆家,每到初夏前后,便常有埔田亲戚送笋到家里,我每次看到公公笋一拿到手,总是放下手头工作,麻溜地在阳台地上铺报纸,拿大刀削掉笋衣,再将笋块包保鲜膜后放入冰箱。他说,笋是越短肥越好,早上拿到手,就一定要尽快剥皮,不然放到傍晚,笋含水量大,会自己再长高,到那时再食用,就不嫩了,所以买笋一定要上午。我恍然大悟,原来早先,并不是我们在市场买的埔田笋不好,而是放到晚上再剥皮,没用正确的方式去牢锁鲜味。当晚,我们吃的笋汤,不是整块,而是切丝。“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刀工秘笈,是埔田人烹饪笋的独有特色。肉汤渗透笋丝毛孔,我浅尝,果真鲜甜够嫩;再一咬吞,简直是,鲜活了整个初夏。
不会下厨的婆婆,唯一的拿手菜便是包笋饺子,她的馅料除了笋、五花肉沫、香菇、调味料之外,还加入了嫩姜丝。很惊喜,这是我第一次吃到笋和姜成为伴侣的味道,笋寒姜暖,质嫩爽口中除了有味蕾的鲜甜外,还有恰到好处的微辣,唇齿留香间,只要吃过便会爱上。正当我沉醉在吃笋饺思绪,准备发条圈给娘家人炫炫时,家里来客人了。原来是在埔田种笋的陈伯,裤头那哐啷响的钥匙声,很接地气。我站起来打招呼,问陈伯,您又去挖笋啦?他立马更正我的说法,言应称“打笋”。我一直以为,笋是用挖的,像猫爪子那样刨呀刨,殊不知,笋是需要用专业工具——笋凿,得轻拨一旁泥土后,对准根部,再用力推几下,笋才能打下来。经了解才知道,埔田的笋大多属麻笋,在金东岭村成片种最多,到现在有 100 多年生产历史了。解放前,埔田笋世界有名,供应给整个粤东、香港、东南亚市场。改革开放后,笋经济越来越好,种笋面积也从零散到成片,越来越多的农民种起了笋。陈伯眉间闪过一抹笑意,扬起嗓门,95 年那会,江泽民总书记还到过这里看埔田竹笋基地呢!炒茶几杯下肚,便要回去了,让我们有空回马硕到他家吃笋馅“鼎了粿”。他离开后,我疑惑了,什么是“鼎了粿”,家人一番解释后,我才知道,原来在榕城叫“酥肉”,埔田称“鼎了粿”。
说起马硕,还真得提一下,第一次听到这个村名,我是不知道怎么读的,更不知为何意。老公一家人是埔田马硕村,据说马硕原名“马食”,因地理位置特别,是在黄岐山和埔田大栋山之间的坑堑,类似三块积木并排搭起,将中间抽掉一块,凹下去的地方,就是古时候的马硕了。北宋,杨文广元帅平定南蛮时,在这个风景很赞,碧草如茵的平地养马驻军。每次家里一出现埔田佳肴,我的脑回路总会想到马食的“食”。
除了笋汤、笋饺、笋酥肉,还有笋炒粿条也是一绝。妈妈的笋炒粿条是湿炒,再淋上秘制肉酱;而埔田炒果条则相反,干炒后平铺在鼎中,再下点葱花,煎成整片再端上桌。这盘呈金黄色微赤的佳肴,大考火候把控和翻炒频率的功夫,轻夹,粿条抖动;咬下,外脆里软,没有湿炒的油腻感,让你可以干多两碗!渐渐地我发现,从埔田,甚至到整个揭东,开始有很多以笋为宴的餐饮店,而刚嫁进陈家时,只有零星几家。后来,随着“一乡一品”的发展,埔田竹笋成为了撬开揭东经济的“金钥匙”。近七成笋农,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对这片沃地便沉淀有多少真情。睿智的新农人,每逢笋季结束,便把新鲜的竹笋晾晒,制成琥珀色笋干,储存食用;还会把吃不完的笋腌制成笋酸,成为小年轻吃酸辣粉时不可或缺的调味料;甚至做成罐头清水笋,漂洋过海远销。他们,从靠山吃山,变成了靠山致富。而埔田笋,也化身手信特产,带动揭东“绿色经济”。
揭东视埔田笋为产业“长子”,从传统粗放种植,至规模化生产,再到“农文旅”融合发展,成为埔田媳妇这些年来,我惊喜地看到,多个古村落,活了起来!都说,只有学着做一个善于发现的旁观者,才能体悟生命的丰满。我带着孩子逛了逛,曾是旧晒谷场、旧戏台的牌边公园;领着亲友去农田改造后的马硕草莓园摘果,尝尝从深圳引过来的品种有多甜腻;再到医学世家的叔叔那做客,看看常年在外的他回归桑梓后,自建的苏式别墅是如何风雅。每到一处,都会有熟络的埔田人与你打招呼,阿婶在田间忙活,一旁是林立的新房,扯着嗓门高兴说,她等会要去文化广场听潮乐……
不知道从哪天起,在去埔田途上,我发现多个路口矗立起大招牌——“中国笋乡”,让人眼前一亮。每当夜幕降临,“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埔田”、“国家地理产品标志”所折射的霓虹光彩,仿佛给恬静的小道穿上了新衣。而牌边公园,从良田到老寨场,再到今日的“新农村示范片”,粉墙黛瓦、竹林小道、小桥流水、亭台楼榭、假山白鸽,小年轻寻觅到此,在微信、抖音上刷屏着网红点;爷爷奶奶们遛娃、健身、跳广场舞;我们呢,独爱在石椅上乘凉,感受乡村振兴的微风,不徐不疾地散步在农文旅体融合的九曲桥中,幸福如歌!
红色引擎下,揭东涌现了一批高质新农村,而埔田,便是其一。作为埔田媳妇,早把这当成家,我常以新时代主人翁的姿态,不断思考着这样的课题:当村庄变富有、变美、变文明,我们该如何更好地让更多人走向路畅人和的现代化发展;如何让这些外流人才反哺家乡,并以此为傲;如何在后疫情时代乘着电商机遇把笋产业壮大,收获由心而发的喜悦之情;如何让脱贫后的埔田真正去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或许,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才能从根本上去补齐文化教育的短板,因为,只有软文化,才能让乡村真正挺起刚直的脊梁,毕竟,“魂魄”不能丢。
中国笋乡,幸福埔田。我站在揭东无尽的时间轴上,清晰地感受其跳动的脉搏,那是它对“产业经济、民生事业,文化历史”澎湃的力量,也是它在未来时代,拼搏、攻坚的律动。
 
 
作者简介
余梦妮,揭阳市青年作家协会副秘书长,揭阳市榕城区作家协会副秘书长,揭阳市作家协会会员。木仓手文案定制服务机构创办人。

 

责任编辑:张国民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上一篇:马克思为什么堪称最伟大

下一篇:没有了

栏目导航
Copyright © 2018-2023 中创文网 版权所有
咨询电话:15927618989 QQ:3683127117 投稿邮箱:3683127117@qq.com
本网有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
网站备案:鄂ICP备2022005271号
鄂公网安备42090202000511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