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返回
首页散文杂文 • 正文
导航

致敬遥远的青春

发布时间:  来源:中创文网  作者:邓圩

1981年云梦二中高中二(4)班毕业合影

老照片,尘封的记忆,遥远的青春

这张年代久远的毕业照片,较同时期的黑白照片似乎更清晰一些,依稀可见当年的青涩韶华。人生中的那段紧张、贫困、艰难的,年代遥远的,但是富有理想、充满激情和活力的青葱岁月,如坠烟云,朦朦胧胧……

我们是深受“后文革时代”影响的最后一届的小学5年、初中2年、高中2年的缩短学制的学生,亲身经历了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起步时期,部分地享受了改革开放给社会和国人带来的红利。现简要回顾一下身处两个时代临界点的人生经历和种种感悟:

记得在整个小学阶段,我们很难有正规的课本,上课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读报纸或者抄报纸。经常的场景是:老师对着报纸在黑板上抄报纸,学生在下面照着黑板在作业本上抄报纸……

从那时候开始,我对报纸就有了一种别样的感觉和特殊的情愫。这也许就是我后来在职场跨行业、跨系统、跨地域的几次工作调动和变动中,最后选择做报纸和杂志的编辑记者,并且担任过央媒平台的驻地记者站站长的原因,在新闻采写和文学创作两个不同而相近的领域,我执着坚守、义无反顾,乐此不疲、砥砺前行……

我的5年小学是在村子里读完的。学校的条件十分简陋,几间破旧的瓦房就是我们的教室,课桌和板凳由我们从家里自带,教室的讲台是用土砖拌黄泥巴砌成。任课老师都是民办教师——清一色的汉口下乡知青或者农村回乡知青,他们是文革期间的初中或高中毕业生。老师自身知识的先天不足,加之缺乏基本的教材和课本,怎能教好学生?就这样,学语言的最佳时间被耽误了,所以,至今我们连汉语拼音都无法读准。

那个时候,学校可以经常不上课,经常组织学生到各个生产队参加农业生产义务劳动,甚至让学生带着行李吃住在生产队。因为伟人当时有伟大的号召必须响应:“开门办学好!”

读初中的两年,也是在村子里的学校度过的。任课老师也是知青。当时也缺少正规的教材,课本基本上都是由县教育局用蓝色或黄色牛皮纸翻印而成,有的教材甚至是用打字机打好之后的油印品。

及至高中,我们才有完整的教材,有明窗净几的教室,学习环境才有所改善。我们一边恶补着整个中小学的课程,一边投入紧张的复习,迎接高考……

出席全县首届三好学生代表大会

当时的初中学制改革需要两年过渡,我恰好遇上了这个过渡期。从我上一届的初中二年级学生开始,一部分学生可以直接考高中,一部分学生到公社集镇上刚刚兴办的初中三年级继续打基础。我这一届初中二年级的学生,面临着与集镇中学的初三学生同一张试卷、同一个标准,一起考高中。若考不上高中,可以再留下来读初三。从此之后,初中二年学制向三年学制过渡期完成,我们成了最后一届二年制的初中毕业生。

正是在这一年的9月,我作为最后一届的初二毕业生,与首届初三学生一道,携手步入了高中的大门。

云梦县首届三好学生代表大会沙河代表团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我是在村里的学校读的初中,但因为成绩优秀,在初二毕业前夕,我被评为全公社(乡、镇)初中二年级唯一的县级三好学生,与其他年级的三好学生一起,赴县城出席全县首届三好学生代表大会,而且与初三学生编在同一个组竞赛,数学竞赛成绩获得了全县“初二、初三组”的竞赛好名次。

学生时代,频繁获得过各种奖励和荣誉,但这一次比之前任何一次,甚至比成年参加工作之后获得的诸多奖励和殊荣更为重要,更有意义,更加弥足珍贵。一个13岁的少年,作为本校唯一、全公社(乡、镇)初中二年级唯一的县级三好学生,戴上大红花,被众多同学簇拥着,敲锣打鼓欢送到公社文教组集合,然后随团坐上大客车赴县城参加会议。这种场景和场面,以及如此的规格待遇,着实让人兴奋激动,实实在在地让那个时候的翩翩少年,好好地风光了一回。

这一次,也是我这个身处贫困落后年代,一个偏远乡村的农家子弟,人生第一次体验了乘坐汽车的感觉,也第一次领略了心目中十分遥远而令人向往的城市——县城的生活。

——乘坐上了这趟时代的班车,从此,也让我正式开启了人生长途跋涉的漫漫征程……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Copyright © 2018-2023 中创文网 版权所有

    咨询电话:15927618989 QQ:3683127117 投稿邮箱:3683127117@qq.com 网站备案:鄂ICP备2022005271号 | 鄂公网安备420902020005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