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简介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佳作呈现 > 散文杂文 > > 正文

纪念知青上山下乡55周年杂记

来源:中创文网 作者:老泥 时间:2023-05-05

下乡插队的“第一次”

——纪念知青上山下乡55周年杂记

老 泥

 

光阴如梭、时光荏苒,55年前扬州首批知青上山下乡的情景历历在目,还时常浮现在眼前。回忆50多年前的知青生活,年逾古稀的我们不禁感慨万分。在农村我们经历了无数次人生的第一次,实践了“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泛其身”的古训,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艰辛、痛苦、欢乐和期待的回忆。现从我们插队后经历无数的“第一次”中摘录几个片段以飨读者。

第一次摘棉花

我们一组4人插队在兴化县舍陈公社,刚到的第二天就遇到强冷空气来袭,气温陡降至零度。当地种植棉花,当时也是抢摘棉花的季节,下乡第一天的劳动生产队长就让我们下田摘棉花了。大家带着兴奋和好奇心迎着呼呼的北风来到棉田,放眼望去,朵朵雪白的棉花绽放在已经干枯的棉花杆子上煞是好看。虽然开着太阳,但是刺骨的寒风却让我们冻得瑟瑟发抖。光着手去摘棉花,不时碰着坚硬的枝杆,那个滋味对于我们初来乍到、细皮嫩肉的知青来说真是不好受。摘了两天棉花,且不说腰酸背痛,就看那一双稚嫩旳手,手心手背都是开裂的口子,有的还渗出血珠隐隐作痛。再看看一起劳动的农民,他们摘起棉花来手脚麻利、谈笑风生,得心应手,也不顾天气寒冷、双手被戳,一会儿就摘了一大包。回想起上中学在三夏大忙时我们也下乡支农,那时只是帮助农民捡捡麦穗,把麦把装上小车,做一些比较轻松的农活。现在下乡第一次摘棉花就给我们来了个下马威,对于“接受再教育”的我们确实上了人生教育第一课:劳动成果来之不易,人们吃饭、穿衣哪样不是农民们用辛勤汗水付出的劳动换来的,应当分外珍惜!

第一次演戏

八个样板戏当时风靡全国,其中“红灯记”更是大家耳熟能详、家喻户晓。当时在农村农民的文化娱乐生活极其匮乏,除了能在有线广播里听到一些样板戏的片段,偶尔看一场露天流动电影外,业余文化生活一片空白。村里几个年龄相仿的青年人以为城里人都是能歌善舞的,怂恿我们学唱、排练大家喜闻乐见的“红灯记”。殊不知虽然我们也会唱一点,但是想要排演一出“红灯记”,那可都是门外汉,属于赶鸭子上架了。大队领导知道后也积极支持村里年轻人的想法和要求,还替我们购买了锣鼓家伙。望着乡亲们的热情期盼,两位知青硬着头皮迎难而上,利用冬天农闲和村里一帮年轻人上马了:自学、自编、自排、自演了一出“红灯记”。戏中两位知青分别扮演了李玉和与鸠山,经过一个多月的学唱排练,终于勉勉强强能出台戏了。为了能在晚上演出,不影响第二天农活,大队还让我们上扬州买了一台蓄电池(当时农村没有电)。第一次演出是在村里一个简陋的麦场上进行的,乡亲们闻讯赶来,天还没有全黑就把整个麦场挤得满满当当。虽然演出很粗糙,也没有什么服装道具,但是乡亲们看得有滋有味。当看到李玉和戴着手铐脚镣英勇就义时,不少妇女泪眼婆娑,有的还淌下伤心的泪水。第一次演出算是基本成功了,领导和乡亲们都很满意,还不时夸奖演得好,我们心里乐开花,和大家一样收获了满满的自豪和快乐!隔壁大队(当时的村叫大队)闻讯后还邀请我们去演出了一次,又让大家得意、快乐了一回。

第一次罱河泥

兴化是水乡,撑船、罱河泥是男人们的看家本领,生产队一般是不让知青上船罱泥的。当时我们还都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看见男劳力都能下河罱泥做肥料,心里痒痒的跃跃欲试。为了稳妥起见,队长让我们先上船在后面撑船当舵手,观察学习罱泥手的基本动作和罱泥的一些要领,也顺便学习掌握撑船掌舵的技巧和本领。经过几天的学习实践,基本上掌握了罱泥的技术要领:罱杆下水要平,向前推杆要有劲,船边走步要稳,提起罱杆要快。然而轮到自己正式操作起来还是出了不少洋相。一次当罱杆下水后用劲向前推时,脚步不稳,居然一下子滑到河里了,幸好河水不深,天气也不冷,在一起干活的农民大哥帮助下像一只落汤鸡似的爬上船,还真有点狼狈。第一次罱泥的落水也成了一段趣闻。经过几次实践我们逐步掌握了罱泥这个农活,有几次还有过意外收获:曾经罱到过黑鱼、鲫鱼、虎头叉,也为我们改善伙食增加了许多乐趣。

第一次“下海”

兴化当地农村的“下海”指的是到东台、大丰一带去捞水草,运回来作为肥料。下乡两年后,看到生产队的农民们一趟趟下海,我们几个知青也想去尝试一下。经过队长同意,我们小组三位知青壮着胆子,单独驾驶一艘5吨水泥船下海了。一路上我们学着摇橹、背纤、扬帆、撑船、过闸,自己在船上烧饭,晚上就挤着睡在船头“猪拱”里。到达目的地后,由于捞水草的船只太多,许多地方河里水草所剩无几了,转了几个地方也都是颗“草”无收,这可急煞了我们,第一次下海总不能空手而归呀!如何回去跟队里交差呢,同行的农民大哥替我们出了个“坏点子”:帮助我们弄了一船河泥,最上面盖了一层水草,算是完成了任务。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弄虚作假,在当时也实属无奈之举。回来后,队长看见我们三位知青经过几天的忙碌,脸晒黑了,人也瘦了,的确一路上也吃了不少辛苦,他也没有多说一句话,我们一颗忐忑不安的心总算放下来了,但我们的内心却被深深地触动:第一次下海的经历以及乡亲们对我们知青那种宽容、朴素的感情让我们终身难忘!

在兴化下乡插队的几年,我们经历了无数次的“第一次”:第一次上河工、第一次卖粮、第一次割芦柴、第一次办厂等等等等。这些“第一次”的经历使我们得到了锻炼和成长,使我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踏实。七、八年后我们4位知青陆续招工回城了,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和当地的许多农民兄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时至今日我们还和不少村民保持联系和来往。如今我们把这段历史和经历说给后辈们听那简直就像天方夜谈里的神话故事,而对于走过这段路的老知青们来说却是刻骨铭心的回忆。

 

责任编辑:张国民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上一篇:善良的力量

下一篇:烧火棍牡丹

Copyright © 2018-2023 中创文网 版权所有
咨询电话:15927618989 QQ:3683127117 投稿邮箱:3683127117@qq.com
本网有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
网站备案:鄂ICP备2022005271号
鄂公网安备42090202000511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