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简介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名家论坛 > > 正文

新媒体时代对报告文学的思考

来源:创新文学网 作者:尹均生 时间:2019-09-17

 

报告文学的前世今生和发展前瞻

——新媒体时代对报告文学的思考

 

尹均生

 

报告文学是什么?报告文学的历史作用与现实意义何在?为什么总有人在议论报告文学的“生存困境”?新媒体时代报告文学应该如何应对和发展?至今仍是一个热门议论的话题。因此,我们要从时代历史背景上去考察,从当今文化生态和舆情引导上去考察,从报告文学的现实作用上去分析,才能得出实事求是的科学结论。

 

一、报告文学的前世今生

 

报告文学的生存困境,并不是今天才出现的问题,而是在它诞生之初就已经存在。报告文学是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之后产生的新型文学品类,近200年来,报告文学伴随着社会主义思潮的萌生和发展,作为一种文学的意识形态,一直报道着、反映着、推动着社会变革和人类的文明进步。但报告文学的命运却是多舛的。在文艺领域,诗歌被誉为缪斯女神,小说是文学的王冠,戏剧被称为艺术的神殿,芭蕾和油画是艺术最美的花朵,电影是最新潮的热门文艺形式,总是在受到社会的热捧,人们很少听到对这些文艺形式的贬斥和责难。而报告文学从其诞生就被命名为“危险的文学样式”。这话最早是捷克报告文学家基希说的。他说出了真理,铁的历史可以作证。

 

19世纪报告文学的先驱恩格斯于1843年深入工人贫民窟调查了21个月,写出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马克思1871年的《法兰西内战》,写了公社社员如何以肉身抵抗资产阶级和刽子手的枪弹;杰克·伦敦1903年深入英国工矿区写出的《深渊中的人们》,书名就是内容的说明词;契珂夫的《萨哈林旅行记》讲述了沙俄时代政治犯在库页岛劳改的悲惨与血腥;基希的《秘密的中国》和夏衍的《包身工》同时记录了中国上海纱厂女工猪狗一样的生存环境……上述作品哪一个见容于当时封建王朝和资本主义统治者?所以,基希才说报告文学是“危险的文学样式”。利沙加勒写的《巴黎公社史》迟迟得不到出版,不得已求助马克思的大力周旋才得以问世;高尔基记录1905年沙皇血腥镇压手无寸铁的工人的《一月九日》,被女沙皇叶卡捷琳娜在书页上批示:竟敢反对老娘,立即逮捕处死;斯诺因为写了《红星照耀中国》和报道了皖南事变,而被蒋介石驱逐出境;联邦德国作家瓦尔拉夫因为写报告文学揭露西方后工业时代对移民工人悲惨生活而被资本家、康采因巨头多次告上法庭。从资本原始积累到资本主义后工业化、全球化的200多年,报告文学家及其作品总是处在“危险”的境遇之中,其生存困境,如影随形,挥之不去,成为抹不掉的梦魇。

 

200年来,对报告文学的恐吓、辱骂、鄙视、贬斥之声不绝于耳,中外概莫能外,什么“非文学”、“亚文学”、“非驴非马”、“文学杂种”、“文学怪胎”、“不能存活”、“恐龙已死”、“没有文学性”、“政治附庸”等等,不一而足。但是,200年来,世界上有影响的经典报告文学不胫而走,广为传诵,有的已经载入史册。上世纪末,由美国100所大学的学者选择出“20世纪100部有影响的佳作”,约翰·里德的报告文学《震撼世界的十天》榜上有名。上世纪30年代,斯诺记述中国红区的报告文学《红星照耀中国》,被美国文学评论家马尔科姆·考利誉为是“本世纪由记者完成的最伟大的独一无二的功绩”。80年来,该书在全球以十几种文字出版,发行近千万册。德国报告文学家瓦尔拉夫因为写了揭露德国资本家残酷剥削工人的多部著作,1985年被英国罗素法庭授于“世界第二善人”的荣誉称号。

 

19-20世纪的国际报告文学超越其他文学形式,成为工业化社会以降的全球文明进程的形象化历史文献。对于无产阶级和世界绝大多数人民来说,它是为社会进步提供正能量的文学形式。所以,高尔基说报告文学“将成为最精彩的、无愧于我们这个举世无双的时代的历史文献记录”。1944年,身处反对德国法西斯前线的法国著名作家萨特不仅写出了报告文学《战斗的巴黎》,同时,他说:“报告文学是文学的形式之一,并且不久将成为最重要的形式。”鲁迅先生读了高尔基的报告文学《一月九日》之后,热情地写下了《小引》,对高尔基的这部作品推崇备至,称高尔基为“新俄的伟大的艺术家”,称赞说:“他的武器——艺术的语言——是有极大意义的。”鲁迅是第一个将报告文学称为无国界的文学,他急切地要将这种“无祖国”的文学形式介绍给“中国的工农”,称之为“先进的范本”。这些文学大师的预见,已为百年来的报告文学的繁荣和发展所证实。

 

受到域外报告文学的影响,由中国古代纪实文学和现代新闻相结合,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中萌生报告文学,至今已有百年发展繁荣的历史。它记载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历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报告文学是主流文学形式之一,谱写了中国人民新时期高歌猛进的非凡壮举,是向世界人民讲述中国当代故事的最重要的文学形式,因而受到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公的热情肯定。邓小平同志1983310日指出:“能够振奋人民和青年的革命精神,推动他们献身于祖国各个领域的建设和斗争,具有强大鼓舞力量的作品,除了报告文学方面比较多以外,其他方面也有,可是不能说多。”

 

新时期以前,报告文学一直列为“散文”名下。1980年,我在武汉召开的“全国报告文学讨论会”上,首先提出“报告文学是独立的文学样式”,得到广大作家的赞同。198911月,国家新闻出版部门颁布了图书分类法的《中国图书类型词表》,将中国文学体裁分为:诗歌(韵文)、戏剧、小说、报告文学、散文五大类,突破了长期将报告文学列为散文下属的的文学体裁的“四分法”。在国家法规的层面上确立了报告文学的独立地位,从而在中国现代文类上正式登堂入室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

 

新时期以来,国内先后成立了“(中国)国际报告文学研究会”和“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对国内外报告文学的历史、成果、作用和影响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成立了几种刊登报告文学的专刊。《广播电视大学学报》自1998年以来,开设“报告文学研究”专栏,是全国几百所大学学报中唯一开辟这一专栏的学报。18年来,刊登了一百多篇研究国内外报告文学作品的评论和理论文章,有的被中国人民大学资料社选用,有的被收入《中国新时期报告文学研究资料》文库(山东出版集团20064月第一版),有的被中国大陆和台湾博士生、硕士生论文作为参考文献引用。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在全国率先开设报告文学选修课,1983年招收报告文学硕士研究生。这些举措和研究成果对推动国内报告文学创作的繁荣发展起到了良好作用。此外,全国报告文学评奖活动如火如荼,国家级我奖“鲁迅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全国性的“徐迟报告文学奖”,获奖的优秀报告文学作品已达上千部(篇)之多。

 

新时期以来,继徐迟、穆青、魏巍、黄钢等老一辈报告文学家开创的辉煌之后,新生代报告文学家联袂而出,黄传会、何建民、李鸣生、赵瑜、王树增、蒋巍、王宏甲、陈启文、徐剑、李延国、梅洁、张雅文、杨晓升、朱晓军等中青年作家群的报告文学反映了神州大地惊天动地、波澜壮阔的巨变,为人民和共和国放歌。与此同时,国家大力增强了对报告文学的支持力度。近年,中国作家协会设立了“重点作品扶持项目计划”,2016年扶持项目总计124部,其中报告文学和“2016中国报告”定向扶持项目44项,占全部文学体裁扶持项目的三分之一强。2016年,中国作协公布扶持重点深入生活项目93个(部),其中报告文学、纪实文学、非虚构文学40部,占重点深入生活项目的45%。由此可见,国家和全社会对报告文学创作的高度重视和期预,它已成为正宗传统文学的热门之一。报告文学是名正言顺的时代需要的主流文学形式。事实胜于雄辩,那种极力贬低、排斥、否定报告文学的噪音和杂音可以休矣!什么“不能存活”,什么“文学怪胎”,什么“非驴非马”之类的蜚短流长的奇谈怪论,在大量的事实面前,已成灰飞烟灭之势。在今日之中国,报告文学决不是什么“危险的文学样式”,在当今的大气候下,报告文学正是乘长风、破巨浪,风云际会,大展拳脚,高歌猛进的大好时机。

 

二、报告文学在全媒体环境下的时代担当

 

我们正进入一个全媒体时代,生活在西方思潮渗透和商业化的文化环境中,市场经济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资本的逐利倾向助长了社会的消费主义和物质主义的文化倾向;加之西方文化的浸淫渗透,无论是出版商、作家和作品都呈现出某种分化的态势。有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出版导向,有的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迎合低俗趣味或错误思潮。

    观察我国文坛,有一个时期,某些制片商以古装剧、宫廷剧充塞荧屏,以“新视角”表演的历史剧,大都抽掉了历史人物的真实内涵,其主要情节都是男人争权夺利,阴险狡诈,血腥屠杀;后宫嫔妃争宠吃醋,不惜以种种手段置对手于死地。如果把这些弄不清朝代的“戏说”历史剧串联起来,能看到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史吗?这些阴谋丛生的历史剧并不是莎士比亚剧中的故事“个案”,而是影视界一些人对权争、宫斗上了瘾,从《满城尽带黄金甲》到引起轰动的《甄缳传》、《芈月传》,都是一个重复的套路。它们以豪华的服装道具,宏大的布景气势,精细的表演艺术,以及争媚斗艳的所谓“高颜值”,俘获了广大观众的眼球。在观众欣赏之后,除了感官刺激之外,在精神上有多大收益,得到多少历史知识?制片商、导演、电视台只关注收视率和票房值,而罔顾其他。评论界对社会效益较少论及,而从所谓“美学”、“情节”、人物表演上赞赏不已。这就出现创造一个什么样的文化生态问题,也就是举什么样的“精神之旗”,建设什么样的“精神家园”。在这样的文学生态环境中,报告文学自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1)历史虚无主义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博弈,致使以主流价值观为主体的报告文学受到嘲弄和戏谑。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暗潮涌动。否定党的历史,否定党的领导,否定无产阶级社会主义英雄人物论调此起彼伏。党的光荣历史,革命和建设的英雄人物是我们的精神之旗、民族之魂。某些人侮辱领袖的言辞已经受到全社会的批评,而否定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狼牙山五壮士的言论,又在网络上流传。妄图对过去报告文学赞颂的英雄人物一一颠覆。他们“调侃崇高、扭曲经典、颠覆历史,丑化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社会影响十分恶劣。与此同时,他们在荧屏上歌颂帝王,将宫闱嫔妃写得美仑美奂,高雅温婉,将青年视线拉向封建时代的美艳生活氛围之中。还有作品污名抗日战争,宣扬汉奸哲学。如电影《色戒》,剧作者和导演李安取材于抗日战争期间居在上海孤岛与汉奸胡兰成、周佛海打得火热的作家张爱玲的原作《色戒》一度热播。小说影射当时热血爱国青年刺杀汉奸丁默村事件,而与汉奸有染的作者带着自我辩护的心态来写这一事件,自然会歪曲历史,为自己的污点找遮羞布。而在今天拍摄的电影完全沉浸在原作的污秽氛围中,以匪夷所思的情节(如为了接近汉奸而破身,因身体接近汉奸而生爱,在荧屏上展示惊世骇俗的全裸性事吸引眼球),肆意侮辱丑化爱国青年,用人性和情欲来消解民族爱国意识,把青年抗日的故事演成一出超越民族大义的情色剧;为冲刺国外大奖,不惜自辱民族以邀媚西方评委。在权威媒体的“辩论”中,大肆赞扬者有之,批评者也不敢直击要害。黑格尔早就指出:“尽管艺术首先是培养人注意表现的形象,后来却进一步培养人注意那些形象的意义”,“那就是情欲的净化、道德和教训上的进益”。只注重情色的宣泄是根本上违背美学规律的。对于这位导演,至今仍跟着西方的指挥棒尊称为“电影大师”,崇拜不已。这部电影是历史虚无主义的恶劣典型之一。正如有的研究者所指出的:张爱玲之被“重新经典化”,正是陷入了“美国冷战的‘区域研究’”的陷井”。(戴锦华:《身份·政治·国族——从张爱玲到李安》,转引自《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6年第5期)。影视界难道不应该以此为戒吗?有的评论者说:“这些年来,历史虚无主义充斥于各种艺术形式中,在影视领域更是愈演愈烈之势。以娱乐化、商业化、明星化为主要特征的当前影视界,甚至被人称为历史虚无主义的重灾区。”(黄传林:《别让影视界成为历史虚无主要的重灾区》,《红旗文稿》2016年第12期)这股文艺浊流对以写真人真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颂扬英雄人物的报告文学是个不小的冲击,他们妄图以此抵消、排斥报告文学向社会输入正能量的社会功能和影响。对此,尚未引起报告文学界的足够重视。

 

2)西方流行文化的渗透,使民族传统文化形式受到挤压,传统文学创作诗歌、小说、报告文学都在这种挤压之中。

 

进入20世纪之后,“冷战”的形式之一就是资本主义国家向社会主义国家输入西方文化。20世纪上半叶,以武力扩张、政治霸权和资本输出为特征的美帝国主义,一直把社会主义国家视为死敌,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进入60年代,它在武力征服、政治霸权、资本输出之后,它又提出了“和平演变”的策略,运用舆论机关、出版系统和文化情报机关,“宣传美国思想”、“使美国精神席卷全球。70年代以来,无论他们的总统、政府如何更换,搞跨社会主义和民族独立国家的野心从未改变。从60年代的“和平演变”到世纪末的“颜色革命”、“街头政治”,始终将矛头对准社会主义和民族独立国家。当他们颠覆了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之后,19897月,小布什上台,洋洋得意地说:“我这次的东欧之行是十分令人鼓舞的,亲眼看到了过去30年的工作没有白做”,“这是我们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在无形战线上最成功的胜利”。进而嚣张地说:“我们西方各国要打好一场没有硝烟的‘新的世界大战’,融化掉社会主义”。为此,他们花费巨额资金,鼓励社会主义国家的演艺名人、作家,以大奖、重奖为诱饵,让他们写作、拍摄数典忘祖、丑化自己国家和人民的作品和影片,运用所谓“软实力”、“巧实力”,瓦解人民的斗志,消解人民的批判能力,被他们的文化毒饵所麻痹,成为他们的应声虫。然而,对西方势力的西化、分化阴谋,不仅一些文化人,甚至连个别文化部门的掌门人竟也奉西方文化产业为圭臬,鼓吹“市场万能”的作用,说什么:“西方文化的强势就是它的产业是强势的,传播能力是市场化的,它没有先进的思想和专门的对外宣传结构,就是靠强大的产业优势产品,通过市场发挥作用。”这种无视美国政府投入大量资金“传播美国思想”的事实,妄图照搬“西方的市场模式”发展文化事业和产业,就是前一时期流布甚广的文化出版“以市场为导向”的根源所在。

 

前一个时期,文化产业出现空前的繁荣,但在“以市场为导向的”错误倾向影响下,也产生了不少平庸的甚至有害的作品。2015年,全年长篇小说的产量为5100部,除了描写革命战争的作品外,贴近伟大现实并高举精神之旗、被群众津津乐道的作品却很少。2015年上半年,北京大学图书馆、山东大学图书馆在学生借阅图书的排行榜上,两所大学竟然不约而同地将《盗墓笔记》排在榜首。这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学生争看《青春之歌》、《红岩》、《红旗谱》、《铁道游击队》、《创业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相比,反差之大,令人瞠目。《中国青年报》今年1123日发表文章透露,北京大学新生认为“活着没有意义的”竟占40%。北大新生属于教育领域中的精英成分,他们的迷茫和我们用什么样的文学作品影响他们,和我们的文化究竟要以什么为导向没有关系吗?西方文化的渗透和国内低俗文化确实挤压了传统文学形式如报告文学、诗歌、小说的读者面,使传统文学作品的受众走向“窄化”。在影视文化方面,“市场导向”的影响也不可低估。据国家广电总局统计,2015年,获得《国产电视剧发行许可证》的剧目394部,16540集,其中重大题材的电视剧仅9部,占1.7%。而生活类题材占50%,古装题材剧占20%,荧屏上充斥宫廷斗争、男欢女爱、婆媳斗法的故事,将人们的视线拉入古墓窥秘或家长里短的鸡毛小事,何谈文艺的教化育人作用?有关部门还津津乐道收视率、票房价值而罔顾其他。

 

令人欣慰的是,在以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为契机,今年我们的荧屏大大刷新,上演了许多优秀的动人的影视作品。《长征大会师》、《彝海结盟》、《我是红军》、《红星照耀中国》,以及反映环保的《国家底线》,反映城市农村新人新事的《九九》、《真心想让你幸福》,人民群众好评如潮。

 

良好的文化生态才能产生文艺的精品力作,产生时代的传世经典作品,只有优秀的文艺作品,才能净化出一个良好的文化生态。我们的报告文学家在前段文化生态的严峻挑战面前,依然深入生活、贴近现实,理直气壮地歌颂各条战线的先进模范人物,擎起时代的精神之旗,建设人民的精神家园。这从历届报告文学的评奖中就可以看出。在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之间际,反映长征和抗战题材的优秀作品更如雨后春笋。报告文学在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方面做出了有目共睹的良好成绩。

 

3)文艺商品化思潮发了泛滥,文化消费意识和“娱乐至上”,误导广大青少年;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的普及,在带给人们方便、快捷的同时,一些不健康的东西也乘虚而入,干扰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品和宣扬主旋律的报告文学的传播。

 

令人欣慰的是,挑战只是挑战而已。报告文学在中国的百年发展,已然在中国大地落地生根,在人民心目中有很好的声誉,为主流意识形态所肯定。报告文学在培育人们的精神世界上,高举精神之旗,引领民族之魂,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因而在乱花迷眼的文化生态中傲然挺立。不仅《包身工》、《谁是最可爱的人》、《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哥德巴赫猜想》已成为传世之作;在改革开放的30多年,报告文学基本上没有为文艺商品化所撼动,依然高标标立,为国家、民族、执政党和广大人民唱响大风歌,领时代之风骚。在有些文学形式委顿的情况下,以鲜丽挺拔的姿态出现在这个文坛。

 

改革开发的30多年,是中华民族释放生命活力最旺盛的大时代,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正在从贫穷走向富强,人民正在从传统走向现代,民族正在从滞后走向进步。中国人民被侵略、被瓜分、受屈辱的时代一去不返,社会催生了一代巨人,大变革的现实生活产生了无数激动人心的中国故事,为报告文学创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丰富素材。我们中生代、新生代的报告文学家深入火热的现实生活,谱写了中国报告文学的时代乐章。以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为起点,报告文学报道了我国科技、军工、大型工程建设的大全景,从航天工程、航母、导弹到量子卫星,从三峡工程到南水北调,从“蛟龙入海”到“嫦娥飞天”,一部部报告文学震人心魄;在社会大变革方面,从反贫困到奔小康,从“三农”困境到新农村、城镇化建设;在抗震救灾方面,抗击大洪水、汶川大地震、抗击禽流感、治理雾霾、一部部报告文学展现了中华民族泰山压顶不弯腰的英雄气概;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和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呼唤教育改革和反腐倡廉等领域也有不少佳作问世。李鸣生的“航天七部曲”,黄传会的“反贫困报告”和“中国海军发展史”,何建明的一系列“国家”大题材报告文学,赵瑜的体育报告文学,梅洁和陈启文的水利系列报告文学,张雅文的反法西斯题材报告文学,朱晓军的《天使在作战》呼唤医疗体制改革,吕铮的记录反腐最新大动作的《猎狐行动》,李春雷的《我的中国梦》,王宏甲的《塘约道路》……都是大时代、大题材、大气概的报告文学,触及社会热点,新闻时效性、文学可读性、现实针对性都很强,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报告文学成为当今讲好中国故事最亮丽的文学体裁。当代报告文学是中国走向世界的进行曲,是中国伟大变革的绚丽画卷和形象化历史。比起其他文学体裁,报告文学在文坛有独领风骚的雄姿。我们完全可以点赞报告文学在西方文化思潮侵蚀和商业化文化氛围中傲然挺立的风格,是当下文苑中艳丽的玫瑰。

 

三、报告文学在新媒体时代的创新和应对

 

当今社会已进入了新媒体、数字化时代,电子技术的发展,催生了更快更多的传播手段,使有的传统媒体扩展处于困境。除国家机关,网络巨头、大型企业、社会团体都有新闻网站,资本所有者、黑客也有大大小小的基站,漫无边际的新闻消息充斥各种媒体,人们的业余时间几乎被电视、手机夺走。传统文学形态,包括报告文学在内的边缘状态由此而生。新闻消息一方面无处不在,一方面真假难辨,不仅让人惶惑,而且也会引发社会动荡。历史证明,新闻的真实性不可或缺,报告文学以其真实、深刻、解疑释惑有着特殊的社会功能。在媒体、泛新闻时代,更应发挥报告文学的正面功能,为社会尤其是青少年输送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应对这一挑战,我认为不是削弱而是要强化报告文学创作和评论的更大繁荣。

 

1)顺应传播方式和接受模式的新变化,要建立大型专业的、或公益性报告文学网站。

 

目前,网络和手机读者已经普及,2016年,我国网民已达5亿,网络文学读者有3亿。这是一个巨大的文学读者群体。报告文学的创作和传播方式也要跟上社会步伐。社会向前发展,毕竟光明的、进步的、科学的、生动的新人新事是社会的主流。我们应当发挥报告文学真实、及时、的特质,将有意义的人物、故事和时政评论相结合,通过网络平台,大量刊发具有正年能量的报告文学作品,影响青少年一代的思想,强占舆论高地,强本固基,让社会向稳定、健康的方向发展。同时,报告文学的创作,应该有新的突破和创新,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相融合,也可以采用短片、动漫等形式,将社会新生事物或社会热点报道出来。如李鸣生的《震中在人心》就是图文并茂的报告文学。柴静以视频报道雾霾的危害,点击达到60万人次。受到好评。最近,美国朋友86岁的罗伯特·科恩和长春电影制片厂合拍了《科恩眼里的中国》,长达200分钟的记录片,形象地报道他1957年访问了中国八座城市,2014年又重访这八座城市,他看到中国56年所发生的天翻地覆地巨大变化以叙事、对比、交流多种方式,展现中国的新面貌,反映中国人民的新生活,感受当代中国“一带一路”的战略眼光。从这个独特视角拍出的形象报告,取得很大的成功,这个新版的“中国故事”被认为堪比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这也为我国报告文学的创新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2)努力改变报告文学长、大、厚的创作倾向,多写精、短、快的作品,迅速反映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

 

报告文学初登文坛时,被称为“文学的轻骑兵”,新、短、快是于其他文学形式的优长。《包身工》《谁是最可爱的人》就是经典名篇。基希写的《秘密的中国》全是短篇。抗日战争、抗美援朝的战争题材报告文学也大都是短篇。然而,近年报告文学越写越长,动辄数十万字,向长篇小说看齐,一部部长篇报告文学从作者笔下飞出,而精粹、短小的报告文学难觅踪影。有的作者将事实堆砌的大部头视作时尚,这也是报告文学疏离大众的原因之一。读者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工作繁忙,生活压力大,时间珍贵,哪有看完一部几十万字的报告文学的时间和耐心。最近,读到两三篇不到八千字的报告文学作品,颇有“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觉。一篇是徐锦庚的《从头再来》,写一位退休16年的海军高级科技干部陈福明,埋头著述,写出15部著作,计1200万字。他利用自己在海军工作的专业知识,探询前辈海军将领的事迹,澄清了百年谬传。经过研究,他推翻了过去认为甲午战争中,邓世昌的“致远”舰是被日舰击沉的说法;他经查证,认为左宗棠是中国海军之父;为了告慰周总理,重写了旅顺口的历史,有力驳斥沙俄作家歪曲历史的小说《旅顺口》。这篇报告文学作品反映的历史繁杂,容量较大。但作者仅用8000字的篇幅,将陈明福的事迹用短篇报告文学的形式,叙述得生动丰富,十分感人,写得气壮山河,动人心脾。是一篇写人物的报告文学的标杆之作。另一篇是央视的“开讲”节目(201611月),讲述“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的传奇故事,彭湃新闻社将其转化为文字稿,只有几千字,极富趣味而简洁生动地介绍了黄旭华参与我国自己设计核动力潜艇的故事,恢复了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报告文学的精短模式。这样“轻骑兵”式的报告文学,容易上网上线。便于读者快速阅读,适应了当前快节奏的生活状态,值得提倡。

 

3)新媒体环境下,海量新闻涌来,真假难辨。假新闻误导读者,而以“真实为生命”的报告文学正可以匡正虚假新闻之弊,让真实回归新闻媒体。

 

如今,由于互联网尚缺乏有效的监管,假新闻已经成为全球的祸害。不仅我国加大了对假新闻的打击力度,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就惊呼:“五花八门的网站打出往往耸人听闻的标题,散播伪装成‘事实’的没有根据的传言,……大有将新闻排挤出去的势头。”所以美国有过半的成年人受虚假新闻的困扰。埃菲社指出“今天的新闻界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应该严格遵守严谨和伦理的标准,才能在社交媒体上导致的信息混乱中立于不败之地。”况且,帝国主义情报机关也在利用“社交媒体”,制造“颜色革命”,煽动别国动乱,危害匪浅。我国正在出台一系列网络管控法规。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报告文学经过调查,核实,甚至加上必要的专业知识,在确保事实准确的前提下,发表人物、事件的种种报告,引导读者明辨是非,免受虚假新闻之害。

 

4)报告文学要真正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还必须将镜头对准广大人民,尤其是普通人的生活和他们创造的奇迹。

 

报告文学本来就起源于社会的“底层写作”,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乌培河谷来信》,杰克·伦敦的《深渊中的人们》,夏衍的《包身工》,开创了先例。当工人阶级当权后,列宁、高尔基大力提倡写工人劳动模范,开创了《世界的一日》写作活动,茅盾率先响应,编篡了《中国的一日》,把政治家、教授和工人、农民、市民、学生的报道文章收入在内。当前,在我国各条战线不乏先进人物、英雄模范,广大普通劳动者,如整日为城市美容的环卫工人,为抢救水、电、煤气网络线路的员工,在医疗第一线的医生、护士,构建高楼大厦的农民工,城乡广大中小学教师,养殖场的农工,奔波在路上的快递人员……都是共和国大厦的支撑者.蒋巍笔下的布衣歌手为救助流浪乞儿的故事,王佳彗笔下一个长江大桥边杂货店老板为劝阻自杀者坚守13,挽救了无数生命。只要我们报告文学家深入生活,下到底层,就不难发现在普通人身上的“人间真情”和“世间大爱”,为我们这个大时代唱出赞歌。

 

5)中国作家协会要像建立“鲁院”那样,组建一支强劲的报告文学研究评论队伍。

 

目前,报告文学的研究、评论者大都是高等院校教师,他们有理论水平和写作能力,但毕竟是兼职工作,中国作协虽然有“报告文学创作委员会”,主要是关注作家的创作情况,专职的评论研究者仅寥寥数人,比之文学评论队伍显得十分单薄。为了让鲁迅称之谓“脱出了文人书斋,开始与大众相见的”“先进的范本”——报告文学的繁荣发展提高到新的水平,必须加强报告文学理论研究队伍的建设。

 

比起其他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文学形式,报告文学是一个新的文学品类,它是伴随着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而出现的文学形式,又是最贴近现实生活、最接地气、联系广大群众的文学形式。1979年,我在《报告文学——新型的独立的文学样式》中写道:“在这个值得骄傲的伟大时代,处于青春期的报告文学正可翱翔九天,鸣奏出动人的乐章,向人间撒下五彩斑斓的羽翎,……装点祖国江山,让新时代的英雄人物分外好看。”至今我仍然相信这个结论。

 

 

 

 

作者简介:

 

尹均生,中国作协会员,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新闻学和报告文学研究。已出版《报告文学纵横谈》《国际报告文学研究》《文苑萍踪》《国际报告文学的源起与发展》《中外名记者及其新闻风格》《斯诺夫妇和中国》等作品18种;在国内外报刊发表新闻写作、报告文学研究论文200余篇;曾获中国写作学会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全国报告文学理论批评奖优秀奖。

 

责任编辑:邓 圩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栏目导航
Copyright © 2018-2023 中创文网 版权所有
咨询电话:15927618989 QQ:2865185296 投稿邮箱:2865185296@qq.com
本网有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
网站备案:鄂ICP备2022005271号
鄂公网安备42090202000511号
Top